會議簡介
豬消化道疾病會對養豬生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隨著中國養豬發展日益成熟,競爭日益激烈。降低養豬成本,提高養豬效率,特別是減少由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愈加受到關注。
作為主要豬消化道疾病之一,豬回腸炎(ILEITIS),又稱豬增生性回腸病(PPE),是由胞內勞森氏菌(G-)感染引起的一種以豬回腸和結腸隱窩內未成熟的腸細胞發生腺瘤樣增生為特征的豬常見接觸性腸道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主要發生在炎熱、多雨季節,自然感染潛伏期為8-10天,主要發生在斷奶仔豬至成年豬,尤其是6-16 周齡生長育肥豬最易感,其主要引起保育和育肥豬只生長速度緩慢、日增重下降、飼料轉化率低,食欲下降,皮膚蒼白,給養豬生產行業特別是規模化豬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豬回腸炎發病率高,傳播廣,全球流行,已有70多年歷史。發病率在5-40%不等,死亡率不高,一般為1%-10%,但豬的生長速度明顯下降,若引起繼發感染死亡率可高達40%-50%。
增生性回腸炎發生于世界各地,特別是在歐美等國家和地區,亞洲國家豬場也多發。近幾年,該病在我國規模化豬場的發病率亦呈蔓延態勢。提高豬只總體健康水平,保育育肥豬生長速度和全程成活率已成為企業保持經濟效益和持續發展的重要關注點。在防控非洲豬瘟等重大疾病的同時,養殖者對像回腸炎這種給生產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的疾病愈加重視。
我國對該病尚未有足夠的認識,研究也比較欠缺。對回腸炎的臨床防控、診斷和治療能力相對薄弱。隨著我國養豬業規模的擴大,該疾病對養豬業的危害將日趨嚴重。
豬消化道疾病國際研討會將聚焦回腸炎,同時兼顧其它疾病為大家舉行為期兩天半的交流與培訓。
半天的會前論壇培訓話題包括:豬流行性腹瀉(PED)、豬輪狀病毒病、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
兩天的回腸炎專題將邀請國內外專家對該疾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學、病原-宿主交互作用、診斷、防治、臨床實踐及研究進展進行深度學術交流和探討。并邀請企業參與講解生產防控方法和經驗。
Q
本次研討會的目的是什么?
A: 本次研討會的目的是:
-
增強豬場員工對回腸炎等消化道疾病的系統認知和防控技能。
-
為規養豬企業提供員工職業培訓,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實戰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行業競爭力。
研討會學術委員會
胡玉龍,勃林格殷格翰動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
李向濤,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劉愛民,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塔尼婭·奧普里斯尼格,愛荷華州立大學
王帥彪,丹俄國際
肖海君,禮藍(上海)動物保健有限公司
請聯系我們
魏老師 18643111090(同微信)
崔老師 18321356614(同微信)
劉老師 18832397837 (同微信)
賀老師 17334615059 (同微信)